扫一扫用手机访问
之前看完了《流浪地球1》和《流浪地球2》的电影,今天终于静下心来读读了刘慈欣的原著小说《流浪地球》。《流浪地球》这部电影虽然是最近1-2年才刚刚火起来,但是却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一致好评。两部电影累计票房收入已超过80亿元,创造了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奇迹。成为当代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。不过这本小说的原著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版了,相信还为时过早。2000年发表于《科幻世界》第七期,2000年获第十二届星河奖特等奖。时光荏苒,23年过去了。现在读这本书,我有什么样的感受?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区别第一印象是,我们最近看到的两部电影,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区别其实挺大的。这也反映出小说和剧本之间的大量改编。这两部电影作品无疑大大丰富了之前小说的具体细节。小说本身的篇幅其实很短。在京东阅读上看电子版时,20页左右,总字数不超过3万字。文字量3万字,通过剧本改编,预计流浪地球系列三部,放映时长约7小时(预计流浪地球3时长约两小时).人类的两个前途和命运的选择(虚拟数字宇宙和流浪地球计划),宇宙电梯事件,月球危机事件,我们之前在电影中看到的木星危机事件《流浪地球》都是小说中描述的。不存在的。上述所有危机事件都是通过剧本改编加入的剧情冲突。
当然不得不承认,这些加入到剧本中的戏剧冲突,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,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悲惨发展,塑造了无数东方风格的平凡英雄。但这些都未能如实地表达出原著中人类最大的悲剧也是人性的弱点、思想的多变和精神的背叛,而原著中的背叛部分也反映了群体心理作品来看,人类的集体无意识,人类在群体中的盲从可能造成的人间悲剧。下面简单回顾一下流浪地球的5个阶段,让大家正确理解相关的剧情发展。人类的逃生分为五步:第一步是利用地球发动机停止地球的自转,使发动机的喷口对准地球的反方向;第二步,全功率启动地球发动机,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。太阳系;第三步,继续在外层空间加速,飞向比邻星;第四步,中途重新转动地球,反转发动机方向,开始减速;第五步,将地球停放在比邻星的轨道上,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。人们称这五个阶段为制动时代、逃逸时代、流浪Ⅰ(加速)时代、流浪Ⅱ(减速)时代、新太阳时代。流浪地球3:反叛与无言结局早前剧情回顾《流浪地球2》是地球流浪系列事件的开端。时机发生在第一阶段,刹车时代的开始。地球摆脱卫星卫星的纠缠,停止自转,准备进入逃逸阶段。《流浪地球1》是地球流浪系列事件的第二阶段,依靠木星的巨大引力达到逃离太阳系的逃逸速度,从而步入流浪时代1。原作小说《流浪地球》所揭露的人类最大的悲剧,发生在进入流浪时代1的最后时刻,也就是地球刚刚离开木星,达到逃逸速度,飞向浩瀚外太空的那一刻。就在这时,人类的叛乱发生了。叛乱三个多世纪以前,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太阳内部氢向氦的转化突然加速,于是他们发射了数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,最终建立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恒星数学模型。超级计算机对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,太阳的演化已经转移到主星序之外,氦元素的聚变将在短时间内遍及太阳内部,导致一种称为“氦闪”的剧烈爆炸。之后,太阳将变成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,膨胀到地球将在太阳内绕行!地球也会被气化,而这一切都将在四百年后发生,如今三百八十年过去了。就在地球刚刚离开木星,达到逃逸速度,飞向浩瀚外太空的时候。距人类科学家预计太阳会发生的氦闪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400年。然而,许多科学观察家通过观察发现,与4个世纪前相比,太阳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。越来越多的人观察到这种现象,最后得出结论:地球被出卖了,人类被出卖了,文明被出卖了。人类已经沦为一场大骗局的牺牲品。这是联合政府中那些为了建立他们的独裁帝国而编造的阴险野心。三天后,各大洲同时爆发混乱。叛军所到之处,百姓响应。最终,联合政府缩水防线,坚守在地球发动机所在的东亚和中亚。叛军迅速包围了这里,对政府军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。最终,人类联合政府最高执政官宣布:为了不让地球引擎失控,过多的聚变物质会烧穿地球,蒸发整个海洋,人类联合政府宣布其投降。他们声称知道他们不会看到真相被证明的那一天。如果人类世代相传,后代将在我们的坟墓前落泪。这颗叫做地球的星星是我们永远的丰碑。这群人类文明史上最阴险可耻的“罪犯”,人类地球派最后的5000多名成员,被判处死刑。他们从密封服上的加热核动力电池中被没收,然后被扔到海冰上,零下100度的严寒慢慢夺走了他们的生命,直到他们变成了一群静静伫立在海面上的雕塑。冰海。然而,人类最大的悲剧接踵而至。太阳的氦闪也在这一刻爆发。两个小时后,被称为太阳的红球不再散发光和热,50亿年的波澜壮阔的事业也成了转瞬即逝的梦,太阳死了。幸运的是,地球上还有人活着。开启真正的流浪时代幸存的人们终于重启了地球引擎。它们将连续开启500年,将地球加速到5‰光速,然后地球将以此速度滑行1300年,完成2/3的路程。然后经过500年的减速,经过2400年的航行,就会到达比邻星。流浪地球的旅程才刚刚开始。这就是流浪地球3要讲述的故事。